然而随着现代医学与中医学、中西医结合的逐渐接受和融合,中医学的发展依然在持续。
中医学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从最早的神话传说、方术与神秘信仰,到逐渐形成理论体系并得以发展壮大,其发展历程可以概括如下:
1. 原始医学时期(约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2200年):古人观察自然界及生命现象,通过模拟动植物行为、采摘草木制成各种药物来治疗疾病。这一时期的医学并未形成明确的理论体系,只是通过经验总结并逐渐发展。
2.夏商时期(约公元前2200年-公元前1100年):在夏商时期,中医逐渐在实践中形成了诊断、鉴别疾病的基本方法和治疗经验。
3.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中医学在这一时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先后出现了《黄帝内经》、《难经》、《素问》、《伤寒杂病论》等经典著作,并初步形成中华医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如阴阳五行学说、经络学说等。
4. 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581年):在这一时期,中医学继续发展,出现了《金匮要略》等医书,并将中医学的理论与实践深入到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与治疗各个方面。
5. 唐宋元明清时期(公元618年—1911年):这一时期中医学得到了长足发展,形成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思想,开始形成中医药学的一系列法规和规范,代表作品有《四诊病机大全》、《本草纲目》等。
6. 近现代时期(20世纪以来):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学也面临了许多新的问题:一方面,中医学获得了普遍的认可与重视,另一方面,中医学在与现代医学的对抗中也受到了挑战。然而随着现代医学与中医学、中西医结合的逐渐接受和融合,中医学的发展依然在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