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指因脾虚失运,津液输布失常,水湿内停所致湿浊内停,日久成痰,痰浊阻肺,出现以咳嗽痰多,色白,胸部痞闷为主症的证候。多见于肥胖之人,是本虚标实,气虚阳虚为本,多痰多湿为标。病因病机脾胃阳虚,运化失常,水液停聚,生湿酿痰,或因外感湿痰误治或失治,滞留不去而成。此外,夏日天气多属潮湿,内外夹攻,人体就较易「湿重」。
痰湿蕴结证用什么药好
痰湿证,中医病证名。是指因脾虚失运,津液输布失常,水湿内停所致湿浊内停,日久成痰,痰浊阻肺,出现以咳嗽痰多,色白,胸部痞闷为主症的证候。多见于肥胖之人,是本虚标实,气虚阳虚为本,多痰多湿为标。湿痰证可见于西医学的慢性气管炎,肺心病,慢性胃炎,耳性眩晕等。病因病机
脾胃阳虚,运化失常,水液停聚,生湿酿痰,或因外感湿痰误治或失治,滞留不去而成。痰随气升,上贮于肺,肺失宣肃可发病为咳为喘;痰阻中焦,脾胃失和,升降失常发为呕;痰湿壅遏清阳可发眩晕等。
临床表现
咳嗽痰多,色白质稀,胸部痞闷,身困神倦,四肢乏力,口不渴或呕恶纳呆,腹胀便溏,眩晕心悸,肢重嗜卧,舌淡胖,苔滑腻,脉滑或缓弦滑。咳嗽痰白,易咯出或气喘;或恶心呕吐;或见头晕目眩;手足软弱无力,走行不灵或握物不牢;或见神识模糊或昏迷。
常见证型
痰湿蕴肺证 咳嗽
临床表现: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因痰而嗽,痰出咳平,痰黏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每于早晨或食后则咳甚痰多,进甘甜油腻食物加重,胸闷脘痞,呕恶食少,体倦,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象濡滑。
病因:脾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
治法: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方剂:二陈汤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常用中药:半夏、陈皮、茯苓、苍术、厚朴、杏仁、佛耳草、紫苑、款冬花。
痰浊阻肺证 喘证
临床表现:喘而胸满闷塞,甚则胸盈仰息,咳嗽,痰多黏腻色白,咯吐不利,兼有呕恶,食少,口黏不渴,舌苔白腻,脉象滑或濡。
病因:中阳不运,积湿生痰,痰浊壅肺,肺失肃降。
治法:祛痰降逆,宣肺平喘。
方剂: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常用中药:半夏、陈皮、茯苓、苏子、白芥子、莱菔子、杏仁、紫苑、旋覆花。
湿重怎么办
最简单的说法,「湿」即是滞留体内的多馀水份。至於「湿」从何来?其一是夏日炎热,大人小孩都爱吃冰泄淇淋、喝冷饮等寒凉食物来消暑降温。在中医学理论中,这些寒凉食物多吃了,会影响脾胃,由於「脾主运化」,即掌管食物营养的转「化」及「运」输。如果脾脏运作有阻滞,体内的多馀水分就不能全部排清。此外,夏日天气多属潮湿,内外夹攻,人体就较易「湿重」。
怎样才知道你有没有「湿」呢?一个人若「湿重」,表现为倦怠、手重脚重、食欲下降,严重者甚至不想喝水,口有古怪甜味。不过,小孩子因甚为活跃,跳来跳去,出汗机会多,湿重的机会远较大人少,多数在感暑之后,才会出现湿困情况。
要去湿并不难,冬瓜莲叶汤可去暑湿,材料包括:
冬瓜 半斤
鲜莲叶 1片
乾莲叶 5钱(15克)
赤小豆 1两(30克)
扁豆 1两(30克)
生熟薏米 1两(30克)
煲2小时,可供3、4人饮用
每朝饮一杯鲜榨橙汁或奇异果汁,就有不错的去水肿功效
生熟苡米、玉竹、百合、蜜枣、无花果、佛手瓜、瘦肉等煲汤,这种汤既有去湿消肿的功效,又可润肺养颜
生熟苡米不寒不热,可以去湿,有利排水;玉竹可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百合养阴、清热、润肺,兼可治脚气浮肿等症;清甜可口的蜜枣能润肺养颜;无花果可润肺止咳、开胃健脾;佛手瓜则是营养丰富的低热量有机食品,加上甘甜的瘦肉同煲,可口好味
1 、赤小豆已得到科学证明,有利尿功效;冬瓜、莲叶能消暑去湿;扁豆则能健脾去湿;甘温、滞气的糯米、土豆和红薯等不宜多吃。
2 、此时的饮食还宜逐渐转为清淡之品,多食用一些蛋白质含量高的鱼类、瘦肉、豆制品、乳制品等;应选择清淡而富有营养,又能消暑益气的蔬菜,如豆芽、豆腐、蘑菇、木耳、海带、茄子、番茄以及各种绿叶蔬菜。而性味辛温、苦寒的蔬菜,如生姜、辣椒等宜少吃或不吃。
3 、可吃些苦瓜、苦菜、马兰头等带有苦味的蔬菜,既能清热,又有营养。
4 、热气蒸人之际,人的腠理开泄,出汗较多,要注意补充水分,最好多饮凉开水;橘子精、凤梨精、山楂精等,可用冷开水冲饮,而冰棒、汽水等冷饮则宜少吃少喝。这些寒凉食物不但营养低,热量高,更有损脾胃,体质虚弱或容易腹泻人士,应该少吃为佳。
另外,我们还应 “ 因人进食 ” 。有的人体质虚寒,芥菜、西瓜等寒凉食物就不应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