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第一章“阴阳调”翻译:在宇宙初开之初,山川草木迅速拔升生长,人类生存在这其中,身体和灵魂并存。各种气脉流动有序,卫气有强固保障,邪气无从入侵。若逆行违背,则会伤害肝脏,令炎热转向寒冷,生命成长的力量变得单薄,即使希望推动也无从实现。若逆行违背,则会伤害心脏,令繁盛变为痎疟,生命的茂实有所减少,即使有意于恢复,也无法实现。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著作之一,汇集了中国古代医学理论、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知识,深受后世医家的推崇和传承。以下是黄帝内经经典原文及其翻译:
1.《素问》第一章:阴阳调
上古天地开辟,草木并生,人得其中,形神俱寓,以天地人和为大纲,阴阳五行为细纲,藏精于身,气脉不乱,乃能长生不死。
《素问》第一章“阴阳调”原文:
初始天地之间,形胜景况并属,人得其间,形神睨睢。人参天地之气,精气为体,而生乎其中,故其形也似天,其神如地,其在天地之间,参乎日月星辰之数,而遵守阴阳五行之理。藏精于身,以之为宝,不劳则静,静则神定,神定则物足。气脉不乱,卫气得其固,邪不能干其门户。络脉以次,与之相贯。政通之,变化见形。
《素问》第一章“阴阳调”翻译:
在宇宙初开之初,山川草木迅速拔升生长,人类生存在这其中,身体和灵魂并存。天地之气贯通于身,人体之内含有精气,因此生命的状态与天地之间的法则密切相关,既参与日月之周期变化,又遵从阴阳五行之定理。将精气坚守于身,不妄耗精力,培养宁静的状态,确保内在的平静,因为神气的平静保证了生命力的足够。各种气脉流动有序,卫气有强固保障,邪气无从入侵。种种脉络相互运行,紧密相连,治理通畅,变化则呈现出可见的形态。
2.《素问》第二章:四气调神大论
四气者,春夏秋冬也。人之所以变更以适其所在者,由四气之推移也。
《素问》第二章“四气调神大论”原文: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虽欲发而不能为也。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虽欲治而不能为也。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无论风波,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虽欲收而不能为也。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不生长乎,夜卧早起,必待太阳于东南之墙,然后藏形省息,无失于志,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虽欲生而不能也。
《素问》第二章“四气调神大论”翻译:
春走向三月,气温照耀洋溢,万物布满光彩,起床步出门户,扬发闲散,用好心态迎接新生命的丰盛,生命来到就不能残害,不能剥夺,不能施以罚责。这就是春天气息的变化规律,这就是培养生命力的操作方式。若逆行违背,则会伤害肝脏,令炎热转向寒冷,生命成长的力量变得单薄,即使希望推动也无从实现。夏走向三月,天地气息发生交融,万物繁荣茂盛,夜晚沉睡,早起迎着旭日,心态不容不顺从,希望新生命茂实成型,希望气息得以调和排泄。若所爱抛离身外,这就是夏天气息的变化规律,这就是培养生命力的途径。若逆行违背,则会伤害心脏,令繁盛变为痎疟,生命的茂实有所减少,即使有意于恢复,也无法实现。秋走向三月,气息渐渐紧迫光明,早卧早起,跟随鸡鸣同时兴起,冷暖无论,这就是秋季气息的承应,这就是准备收获的途径。若逆行违背,则会损害肺脏,冬季则导致腹泻病发,收藏之物减少,即使有意于收割,也无法实现。冬走向三月,冰冷水涝,无生机之地,夜晚沉寂,早起迎接太阳从东南方昇起,此时藏身,省却体力,以善心不忘心愿,这就是冬季气息的承应,这就是收藏之途。若逆行违背,则会伤及肾脏,春季则出现疲软昏倒病发,生命的种种力量变得薄弱不堪,即使切望生长也无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