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中医常识

黄帝内经全篇

时间:2023-07-09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6 栏目名: 中医常识

治其末者,病乃已成,病乃已成者,治之必难。第五章黄帝问曰:余闻五脏六腑,各传以受气,相为内表,际为表里,皆有所当生,而不能相害,余愿闻其状。六腑者,主内外之化荣卫,各有所宜,膀胱主洎化,三焦主输旨,胆主行泠,胃主称磨,大肠主输泻,小肠主化肉。常数不失其度,故可使无病。

抱朴子 ·黄帝内经

第一章

黄帝问曰:余闻天有五气,地有五味,齐人者以平从,不齐人者以乱从,余愿闻其方。

岐伯对曰:此言也,言万物之化也。天有五气:春始生,夏长盛,长夏收藏,秋始冬藏,冬至于春。地有五味:酸,苦,甘,辛以咸。病之始生也,必先生于气,因失其和,乃生于味,故五气五味,各有所主,以生百病。故曰:“齐人为善”,善者必治人之本术也。人有五脏,五脏各有所主,同治同病,治之不在其脏,病之不离其脏,此之谓也。五脏尽受气于心,五脏并受味于胃,五脏分别荣卫聪明,此之谓也。

第二章

黄帝问曰:余闻善人之治病也,不治其病,治其本末者也,余愿闻其方。

岐伯对曰:善人之所治,治生之本,治生之本,不治其末也。治其末者,病乃已成,病乃已成者,治之必难。夫治病之道,全在于未形,未形者,不知其所,已形者,不知其极,此之谓也。是以明君之治国也,治于未乱,故不失其正;圣人之治身也,治于未病,故不失其本;善之士治人也,治于未失,故不失其人。为故人也者,物则不加于物,物自以为足矣;人则必加于人,加之以恩德,故民归之如子归其母,此之谓也。

第三章

黄帝问曰:余闻五运六气,阴阳四时,是治病之本术也。愿闻其方。

岐伯对曰:五运六气,阴阳四时,是天地之常数也。治时之道,必待其在。春日用草,夏日用木,秋日用金,冬日用火,春秋阴阳相半,夏冬阴阳相并,因用時而发病。病发时,有时必不治,使五脏之气独遂,恶气乃实,故必能数如之。春三月发病者,以夜饮烈酒,以暴劳热汗,以早食冷食,以气急则心伤也。夏三月发病者,以日说五湖四海之事,以光恶声,以用内藏耗中气,以食寒饮伤肾气,夜卧不卧,不卧发病,可按脉附脉以知。秋三月发病者,以肺传气质燥,大怒伤肝,肝气上逆,辄发为病,可按脉口而知。冬三月发病者,以寒损肾,以劳伤筋骨,以饮食不节,以阳气不用而虚,早卧晚起,不得时气而发病也。有常,无常,非治之道也,必待之以时。是以里通者治里,经通者治经。故曰:“上工治未病,其次治欲者,其次治其人者,其次治其已成者,上医赛于不治也。”

第四章

黄帝问曰:余闻四时之病,各有所变,善者因时制宜,不善者因时失宜,愿详闻其状。

岐伯对曰:春之病,多见于风眩,泄多用甘草桔梗,但欲去寒留温。儋、夏之病,多见于暴渴,多用百合梨,但欲清除暑热。秋之病,多见于肝鬲,多用藿香巴豆,但欲通调气血。冬之病,多见于肾水,止血和窒胜,多用车前鸭屎草,但欲达血气之行,病之将成,病之未成,各有其状,故不可不时换古。

第五章

黄帝问曰:余闻五脏六腑,各传以受气,相为内表,际为表里,皆有所当生,而不能相害,余愿闻其状。

岐伯对曰:五脏六腑,各有所长,所长者,其气受也。肝受疏泄之气,以化熟为用;心受主血之气,以温其四望为用;脾受中央之气,以转其精微为用;肺受清肃之气,以行其宣降为用;肾受津液之气,以藏其精神为用。六腑者,主内外之化荣卫,各有所宜,膀胱主洎化,三焦主输旨,胆主行泠,胃主称磨,大肠主输泻,小肠主化肉。颜色、精华、骨髓、发指,皆从五脏生,宜寒宜热,皆诸宫之所主。故曰:“五脏六腑,独存此五,宜寒宜热,皆在其中。步上为阴,步下为阳,昼日为阳,夜为阴,是治病之法,必待其在。”

第六章

黄帝曰:余闻天之寒热,皆藉野草,民之所生。里之所产,水土之所化,与天不违,而可使无病,然则何独不信乎?

岐伯曰:天之所化,迥异于土夫,天化有常数,土化无常常数。常数不失其度,故可使无病。其化不常数,故不可常住,是以善者必待之。是故曰:“善生者治人,善治者治病,善病者有是象也。”治病之道,必量立其度,以求致其数,若其数度失,则成其病。是故曰:“手太阴之经出于期门,其所通者,口鼻咽喉,舌颊齿唇涩受,少腹肚痛,其循膺而下,与足太阴相合,是故善胸中心脉之病者,必明手太阴之经脉。手太阳之经出于极泉,其所通者,足胫膊肌肤也,少腹痛,其循颊下寸,至掌中液,与足太阳之经相合,是故善少腹之病者,必明手太阳之经。中间之病,身体之病,其循览太阳旁,通行其道,次肩下横,贯臂五指中,直历脸,去按髀联跗足阳,与足少阳相会,故善身体之病者,必明循中间之经。深部之病,神气之病,其循足少阴之经,从舌本出,至督脉,循脊髓至目突,入寸口,与手少阴相交,是故善深部之病者,必明循足少阴之经。”

第七章

黄帝问曰:人之少阴为胃,其外其表,亦有少阴者乎?

岐伯对曰:有之,少阴者,下手之少阴,下足之少阴。下手之少阴者,出于期门,循股入内膝,掌中液,入心系,是谓手少阴之络。下足之少阴者,上过步阳,直至肚极,上交肾下系,与肝相表里,是谓足少阴之络。

第八章

黄帝问曰:善将刺者,必先按而观之,今愿得知按之所在。其肺、心、肝、胆、脾、胃,肾、小肠、大肠、三焦、膀胱,其部相对,其处奇脉,愿闻所在。

岐伯对曰:确知十二经脉,上腰、下足,腰以下者十经,腰以上者两经,是为少阳之经。上足、下手不在此例。手太阴、手阳明、足少阴、足阳明、足厥阴、手少阳、手少阴、足太阴、手太阳、足少阳、足太阳,此为十一脉,十一脉之末,所谓十二奇节,固有其处,而不知其所在,故曰:“学究其事,了结当然。”

第九章

黄帝问曰:天蓝、地黄、水黑、火赤、风青、云白、日明、日暗、人色赤白,余闻善明人之治病也,必望其色,色正白赤,黄黑贼恶者,病从何生?愿闻其状。

岐伯对曰:此人之常色赤白,白居里清,赤居表荣,荣清相合,故为正色,人身之病,因时而异。春日肝气旺,夏日血汗相摄,秋日肺气增长,冬日肾致精神,此四时之气,变化无穷,是以主病在其中。天行从正,地势从顺,人身之病,因时而异。春日肝气旺,阳气渐生于上,内连膏肓,外通筋脉,因春病其心,手少阳之道,“手少阳之经出于环关,循耳后而上至顶,交会足少阳于目内,是为交会手少阳之络,掌中之身,在试入缺盆之下,其病历耳门而出者,为脾胃之病也,若下及其道,历膝内之会,下足解见,此为肾之病也。”夏日血脉相摄,阳气炽盛,筋脉常张,因夏而病其肝,夏治其胆,“胆之循腰,贯肩,至于肩胛之后,再上合于太阳,故夏治胆也,足太阳之经,其所过之处∶颊、耳后、肿颈,下行历肩腋,贯腰入肝,循背金,而络膀胱,是太阳之脉,因夏而治肝也。”秋时气凝,心病以增,“心之脉出于腋下,循心系,至于手小指之端,交于三焦,其病历耳及胸中,舌本中而出者,为心之病也。”冬至于春,肾胀而充,水涸而无泄,“肾之脉起于太阳而入于肾,肾之循脊,历内腑,贯舌下,出于气街,别入肾中,此为入肾之脉。其病历后出颈,散至缺盆,入少腹,历三间之会,下足跗内反,入脉络之中者,此为肾之病。”故因时而治病则病可已,逆之则难愈。

第十章

黄帝问曰:高阳之病,其人多赤,反绝食,而喜饮冷,与太阳之病,其人多汗,为经痹而身重,黄疸为度,此二病同其次,此何病急,何病殆?

岐伯对曰:高阳之病者,阴气发微,大阳笑怒则起,近之则还,远之则归,寒温不知适,是为有余无不足。余者,言阴气微出,阳气多积,故反绝食。太阳之病者,小阳者刚,大阳者柔,刚喜温,柔喜寒,阳病欢喜静处,以逸养劳,阴病欢喜动,以劳治逸。故阳病多汗,而身重;阴病少汗,而身轻,是谓精卫之行。黄疸者,心气所凝也,血脉所滞也,瘀血上泛,故求冷避温,而喜耐陰,此为经痹之象。太阳病有余则殆,高阳病积阳气,虽有余而不殆也。

第十一章

黄帝问曰:以奇经邪传为事者,何脉为主也?

岐伯对曰:足少阴之脉者,主内温之阳。阳气实而阳衰者,先夺少阴气以扶养其

    推荐阅读
  • 中医推拿手法全套教程内容是什么

    很遗憾,我作为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并没有收录“中医推拿手法全套教程”相关的信息。不过,我可以向您推荐一些相关的教程或者学习资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针灸推拿学考研院校排名

    目前国内主要的针灸推拿学考研院校有以下几所,排名不分先后:1.上海中医药大学2.广西中医药大学3.成都中医药大学4.黑龙江中医药大学5.广州中医药大学无论选择哪所学校,都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质量、师资力量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和选择。

  • 中医师承学校有哪些

    学校有中医、针灸推拿、中药、藏医等多个专业,其中中医专业是学校的主打学科之一。该校设有中医、针灸推拿、中药、藏医、蒙医等专业,其中中医专业具有丰富的传统中医文化底蕴和经验。

  • 康复针灸的作用

    它主要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改善气血循环,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以达到康复的目的。例如,对于运动损伤或炎症引起的疼痛,康复针灸可以有效缓解疼痛症状。总之,康复针灸可以综合调节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促进康复过程,提高康复效果。它在改善疼痛、恢复功能、促进神经再生、提高免疫力和调节内分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中药饭前吃好还是饭后吃好

    中药可以餐前或餐后服用,具体建议根据药材种类和个人身体情况来定。同时,要注意选择正规的中药材和药店,严格按照剂量和用法服用,避免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 中医针灸理疗师证怎么考

    中医针灸理疗师证需要参加相关的培训课程并通过考试获得。具体考试流程和要求可能因地区和培训机构不同而有所不同,建议咨询当地相关机构或者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了解具体情况。

  • 中药学职业探索报告

    中药学职业探索报告一、行业概述中药学是研究中草药的驯化、提纯、加工、炮制方法和中草药的组成、药性、药效,以及中成药的研制、方剂的应用等方面的科学。中药学的发展既有助于传统中药的传承和发展,也有助于将中药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发展中药现代化。其中,中药企业是中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选择,可以从事中药研发、生产、销售等工作。六、就业建议1.提前了解中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就业情况,确定职业发展方向。

  • 中医养生保健知识

    需要注意饮食习惯,吃新鲜、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过酸、过甜、过辛辣等食品。通过中药材制成的药膳、药茶等能够滋补身体、调理气血。但要避免运动过度引起的不适。

  • 老年中医保健知识

    应多吃易消化、富含营养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果、豆类、瘦肉、鱼虾等。限制高脂肪、高糖、高盐饮食,避免暴饮暴食、饮食不节制。但是要注意身体状况,根据具体情况制定运动方案,并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注意防火、防滑等安全问题,保持居住环境整洁卫生。保持社交活动,与家人、朋友进行交流,有助于缓解孤独、抑郁等负面情绪。但必须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实施。

  • 中药师和执业药师的区别

    中药师熟悉中药的品种、性味、功效、剂量、辨识等知识及特点,能够根据患者病情辨证施药。执业药师是指能够在药店、社区医疗机构、医院门诊等药学业务范围内,依法提供药学咨询和药品合理使用指导的人员。执业药师获得药学或相关专业学士以上学历,持有执业药师资格证书,并通过药品销售环节检验考试合格的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