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吉林省统一专升本考试。叩齿能健肾,充盈肾精,利及骨骼,持恒进行,能致骨坚,故可健骨。中医把人体分泌的唾液叫做“津”,并把它归属为阳,主表。口水对人体养生有八种功能 一是止血作用,口水能促进血液凝固,口内外伤或拔牙后引
成都中医药大学有哪些专业?
成都中医药大学专科专业有中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护理等。
1、中医
在中医专业中,比较热门、就业好的专业是中医专业。中医学专业主要学病理学、西医外科学、实验诊断学、中医诊断学、温病学、中医外科学、组织学与胚胎学、方剂学、生理学、人体解剖学。
病理学是研究人体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生机制、发展规律以及疾病过程中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变化和病变转归的一门基础医学科学。
中医药专业就业前景良好。中医药专业毕业生主要到各级中医药医院、中医药研究机构和综合医院从事中医药临床医学和科研工作。
2、临床医学
临床医学专业可以在医疗机构从事临床诊断、手术治疗、临床治疗、病理化验等工作。
临床医学专业主要研究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手术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人类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等。例如:骨折、心脏病等疾病的诊断,心脏搭桥、器官移植等手术的实施,肿瘤的放射治疗等。
临床医学专业主要学《病理解剖学》、《生理学》、《精神病学》、《医学影像学》、《手术学》、《临床药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耳鼻喉科学》、《呼吸治疗学》、《超声诊断学》等。
3、针灸推拿
针灸推拿学专业是培养具备中医药理论基础、针灸推拿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在各级中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及综合性医院针灸等部门从事针灸、推拿医疗及科学研究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
主要课程:中医学基础、人体解剖学、生物力学、中医古典医籍、经络学、刺灸学、手法学、功法学、中医内科学、神经学、针灸临床治疗学、推拿临床治疗学等。
长春中医药大学有专科吗
长春中医药大学有专科。
长春中医药大学有专科,可以专升本。专科专业包括药品生产技术、护理、助产、针灸推拿、康复治疗技术、药品经营与。 通过吉林省统一专升本考试。长春中医药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吉林省长春市。
长春中医药大学以中医药教育为主,涵盖了医、理、工、管、文、法、经、教育等多个学科门类。学校设有14个学院,开设了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流动站等多层次、多领域的培养体系。
长春中医药大学在中医药教育和研究方面有着深厚的积累和优势。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其中包括多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和教授。学校还拥有一流的实验设施和科研平台,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研究环境。
长春中医药大学的学科建设
在中医药学科建设方面,长春中医药大学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学和科研队伍,设有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药理学、中医基础理论等多个专业方向,开设了本科、硕士、博士及博士后流动站等多个层次的教育项目。
学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开展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中医药专业人才。在工科建设方面,长春中医药大学设有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等相关专业,致力于将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于中医药的研究和开发中,推动中医药的现代化进程。
在理科建设方面,长春中医药大学设有基础医学、药理学、生物化学等相关专业,通过科学研究揭示中医药的生理生化机制,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在文科建设方面,长春中医药大学设有中医学人文社科、管理学等专业,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素养和管理能力的中医药人才。
哪些中医药大学设有专科
成都、北京、上海:护理;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辽宁中医药大学专科;南京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专科;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叩齿吞津养生法
叩齿吞津养生术“叩齿保健法”是传统中医重要养生术之一。古谚语曰“晨起,叩齿三百响,齿坚固”。
唐代名医孙思邈主张“清晨叩齿三百下”。明朝有位长寿者叫冷谦,史载活了一百五十岁,他的长寿经验就是“每晨睡醒时,叩齿三十六遍。”宋朝大诗人苏东坡也有叩齿健身的习惯。乾隆皇帝是清朝在位最久、寿命最长的皇帝,他的长寿秘诀之一也为“齿宜常叩”。
什么是叩齿
叩齿就是空口咬牙,是一种较常见的牙齿保健方法,现代医学认为这样可增加牙齿的自洁作用,发挥咀嚼运动所形成的刺激,增强牙体本身的抵抗力。叩齿每日早晚各作一次,每次叩齿数目多少不拘,可因人而异。叩齿的力量也不求一律,可根据牙齿的健康程度,量力而行。但必须持之以恒,从不间断,方可见成效。
有一种说法叫"叩齿三十六",就是每天早晚起床睡觉前叩齿三十六下,同时将产生的口水咽下,从小坚持一直到老,可以使牙齿坚固,不生牙病,相传这还是达摩祖师传下来的方法。现代科学认为叩齿能兴奋牙体和牙周组织的神经、血管和细胞,促进了牙体和牙周组织的血液循环,增强其抗病能力。
他通过自己亲身实践,提出牙齿保健经验,值得重视。
叩齿吞津的养生作用
1、健脾: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叩齿能健脾胃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叩齿能健齿。齿健,则食物易被嚼细,胃负减轻,从而养胃;二是脾“在液为涎”与胃相表里,涎为口津是唾液中较轻清稀的部分,具有帮助食物消化的功能。
2、补肾: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叩齿健肾的机理有二:一是“齿者,肾之标”,由肾中精气所充养,肾中精气充沛,则牙齿坚固而不易脱落;牙齿健否是肾健否的标志之一,叩齿能健齿、充肾精,故可健肾。二是肾“在液为唾”,唾为口津是唾液中较稠厚的部分,叩齿催生唾液,为肾精所化,咽而不吐,有滋养肾中精气的作用,故可健肾。
3、强骨益脑:肾主骨,“齿为骨之余”。齿与骨同出一源,为肾精所养。叩齿能健肾,充盈肾精,利及骨骼,持恒进行,能致骨坚,故可健骨。“肾生骨髓”,而脑为髓海,肾中精气充盈,则髓海得养,脑发育健全,就能充分发挥其“精明之府”的功能;叩齿能健肾,使肾中精气得充,故可健脑。
4、聪耳明目:“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肾中精气充盈,髓海得养则耳聪;肾中精气虚衰,髓海失养则耳鸣甚或耳聋。叩齿能充盈肾精,故可聪耳明目。
5、美颜荣发:叩齿可活动面肌,加强面部血液循环,改善面肤的营养,进而美颜。发的生长赖于精血,精血充盈,则发长而光泽;精血虚衰,则发白而脱落。肾藏精,“其华在发”,叩齿可使肾精充盈而荣发。
古代神奇吞津养生八效
我们常说的口水,也就是唾液,中医上也称“津液”、“甘露”、“玉泉”、“天河水”等等。切莫小看这不起眼的“口水”,它对人体养生保健可是益处多多。下面就跟着我一起了解一下“口水”的养生功效吧!中医有句老话,叫做“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中医中讲的津液是构成人体生命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在人们的保健生活中,这句老话话是很有意义的。
中医把人体分泌的唾液叫做“津”,并把它归属为阳,主表。中医还有“津血同源”的说法,是说津液和血都来源于饮食的精气,并能相互滋生,相互作用。津液亏耗过多,就会使气血两损;而气血亏损,同样可使津液不足。津液的增多与减少,能直接影响体内的阴阳平衡,疾病也会由此而生,如发高烧的病人出汗过多,及胃肠疾患者大吐大泻太多,都会因损伤津液而导致气血亏损。
口水对人体养生有八种功能
一是止血作用,口水能促进血液凝固,口内外伤或拔牙后引起出血时口水可帮助止血。
叩齿与咀嚼的区别
叩齿主要目的是健齿、固齿,属于保健性质;咀嚼主要目的是利用牙齿将食物研碎,属于生理功能。如果不正确使用牙齿和使用过大力量,就会造成牙齿损伤,如咬瓶盖、咬筷子等。叩齿与咀嚼的区别主要有两点:
(1)力量不同:叩齿是轻微的力量,叩齿震动牙根周围的组织,有利于提高牙根抵抗疾病的能力。咀嚼力量可大可小与咀嚼的食物种类、软硬度有关;
(2)作用效果不同:叩齿效果是健齿、固齿,减少疾病发生,具有预防效果。咀嚼不具有叩齿效果,如果长期使用一侧牙齿咀嚼可产生牙合创伤。
什么情况不宜叩齿
有些医家认为,叩齿法对已患牙病者可能不合适,主要是叩齿力大,恐有损伤牙齿.但是可以改换成咬齿法。
明代医学家张介宾在《景岳全书》中介绍了他亲自实践的护齿、健齿经验:“古有晨昏叩齿之说,虽亦可行,然而谷谷震动,终非尽善之道。余每因劳因酒,亦尝觉齿有浮突之意,则但轻轻咬实,务令渐咬渐齐,或日行一二次,或二三次,而根自固矣。又凡欲小解时必先咬定牙根而后解。则肾气亦赖以摄,非但固精,亦能坚齿,故余年逾姑息,而齿无一损,亦大得此二方之力。”
张氏提出的咬齿,可视为叩齿法的一个轻量级的改变方法,是用力刺激的程度不同而异。叩齿与咬齿,都属于牙齿的自我按摩运动。
二是润滑作用,口水中含有黏液素,可使口腔润滑柔软。
三是冲洗作用,能把食物残渣冲洗掉,以保持口腔的清洁卫生。
四是稀释作用,当酸、苦等刺激性东西进入口腔时,口水分泌增加,把它稀释,便于吐出或咽下。
五是抗菌作用,口水中的各种有机和无机成分通过不同机理,产生一定的抗菌作用,可以防止口腔、咽喉和牙龈发炎。
六是治伤作用,口水中有一种神经生长素,这种生长素能显着地缩短伤口愈合时间,能加速烧伤皮肤的愈合。
七是消化作用,口水中含有大量淀粉酶,能把淀粉水解为麦芽糖,使之易被吸收。
八是抗衰作用,口水中含有一种能使人保持年轻的“唾液腮腺激素”,能使人聪明、齿坚、肌强,这样即使人到老年也会红光满面,不减青春活力。
可见,“口水”是宝贵的,不能随意浪费、弃失,要善于促进口水的分泌,达到健身强体、养生长寿的目的。
那么,对正常人的保健来说,如何才能做到“保津养生”呢?首先要多喝水,可以适当泡些有生津作用的中药饮片,如山楂、五味子、麦冬等。所谓“望梅止渴”,说的就是食物里面最有生津功效的“梅”了。梅子性平、味酸,具有润肺止咳、生津止渴的功效。不过从中医辨证的角度来说,有些情况是需要注意的,比如胃酸过多、痰热咳嗽、胸闷咳喘者,则不宜多吃酸性太大的食物。另外,中国古代还有“咽津养生之术”,一些有消化系统慢性疾病的人不妨借鉴。
咽津养生之术 每日清晨洗漱后,用舌尖微顶上腭,有津液涌出,待充满口腔后用舌搅拌数次缓缓咽下;或在闲暇之时,用舌头绕触口齿,待口内唾液聚满,鼓漱几遍后徐徐咽下。
人中穴在面部,鼻唇沟的上1/3交点处。很多人觉得奇怪,这个穴明明在人体上部,为什么叫人中?
人中:接通阴阳二气的急救穴
中医有句话叫“天食人以五气,天气通于鼻;地食人以五味,地气通于口”。意思是指我们的呼吸,人体通过心肺的震荡,膈肌的升降,吸进自然界的氧气。然后在人体走一遭,再呼出去,这叫和天气作一个循环。因为胸廓是和天气交换气体的一个场所,所以也称胸廓为天,鼻子就是这二者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场所,所以说鼻通天气。
人中还有一个名字叫水沟,这里的水是指津液,就是人们俗称的口水。古代养生家认为口水最能养生,所以经常紧闭口舌,以收藏口水,使其下行通过喉咙进入脏腑,以达到养生的目地。人中穴处在口水吞咽向上翻转的地方,所以也称之为水沟。古人说“水沟近鼻长流水”,也就是说这个地方不能干涸,要经常保持水润。人们要想身体健康,就要经常学会吞咽口水,而不要将其当做无用之物,随意吐出。
人中穴最大的作用就是急救、抗休克,就像120急救车一样,是身体特殊情况下的保护神。按揉人中有急救的作用,如中暑、晕厥,这时候旁边的人第一反应就是掐他的人中。人之所以休克,就是因为天地之气不通、循环中断,这时候掐人中就是使二气相交。掐人中有好几个方法,最好由手指甲比较平的、有力气的人来操作,用大拇指指甲盖边缘的部位,顶在人中穴处,用力地掐按;或者用大拇指和食指同时用力掐,给人中穴一个强刺激,可以很快地让人苏醒过来。人中穴是一个多功能穴,不但有急救作用,还有调节呼吸的作用。临床观察发现,刺激此穴,对胃收缩频率和振幅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够促进消化系统功能。该穴是将鼻唇沟的长度分成三等份,从上往下的1/3处就是人中穴所在的位置。
口水 生津三妙法
“口水”是宝贵的,不能随意浪费、弃失,要善于促进口水的分泌,达到健身强体、养生长寿的目的。你应该尝试多增加自己口腔唾液的流量,最好的方法是经常咀嚼口香糖。以咀嚼无糖口香糖进行实验,结果发现咀嚼口香糖可以有效并且持续地促进唾液分泌,使其流量在咀嚼后第一分钟便达到平常流量的12倍;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咀嚼无糖口香糖作为辅助手段对牙龈炎有一定疗效。第二个生津的办法是,每天采用叩齿或者用舌尖轻舔上腭的方法促进唾液生成。此外,品饮茶汤也可生津,但两个方法的效果不如咀嚼口香糖的效果好。要注意的是,在增加唾液流量后,可采用慢慢吞咽唾液的方法进行养生,每天必须咽5-6次、每次咽5-6口唾液。这样可防治胃病,还可能杀癌细胞,达到保护口腔健康,五脏邪火不生,气血流畅,百脉调匀的目的。确记必须坚持经常利用,否则无效。
古老的咽唾液养生之法——“赤龙搅天池"
唾液,中医上也称"津液"、"甘露"、"金津玉液"、"玉泉"、"天河水"等,唾液是十分宝贵的液体营养物质,作用能湿润和稀释溶解食物,帮助胃的消化吸收功能,还能杀灭进入口腔内的很多细菌。咽下唾液就能样式,一方面,简便易行,任何时间都可以做,不用花一分钱。更重要的是能加强人体五脏的功能,所以既能养生,又能治病。
《黄帝内经》是说“脾为涎,肾为唾。”“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唾液来自于脾和肾这两个人体的先后天之本,所以唾液是人体一种重要的物质,是人体津液中重要的部分。唾液的充足反映了人体精气的充盈与否,保持唾液的充足和流动对养生有着重要的作用。
"赤龙搅天池",李时珍把这种方法叫做"清水灌灵根",其实是同一种方法。明代的名医龚居中解释说:"津即咽下,在心化血,在肝明目,在脾养神,在肺助气,在肾生精,自然百骸调畅,诸病不生。
具体方法:用舌在口腔内搅动,等到口内满是唾液时,便分三次将唾液咽下,并用意念将其送到丹田。
这个方法看似简单,但是作用巨大。一方面,简便易行,任何时间都可以做,不用花一分钱。更重要的是,咽下唾液,能加强人体五脏的功能,所以既能养生,又能治病。
吞津(唾液)养生法
在气功练功会产生唾液(津液),如我们不练功是否也可产生唾液(津液)呢?唾液(津液)它又有什么样的保健功效?您是否对它的重要性、实用性有所认识?和简单练习方法供参阅。
“人人都有人参果,何必迷信找活佛”、“白玉凿边有玉泉、涢涢育我渡长年”。
唾液俗称“口水”又称津液,是口腔中的精华。是由唾液腺分泌而来,人的口唇,颊,腭等处的黏膜下,有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唾液腺分泌唾液,其中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是人体的三大唾液腺,它们分布在口腔壁及舌下,每对唾液腺都有导管与口腔通连。气、血、津液三者的性状及其生理功能虽各有自己的特点,但均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三者的组成均离不开脾胃运化而生成的水谷精气。三者的生理功能,又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因此,无论在生理或病理情况下,气、血、津液之间均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唾液中有许多与生命活动有关的物质。
《本草纲目》上云:唾液能“灌溉脏腑,润津肢体,祛病延年”。
老子的养生观点与主张,集中起来可以概括为:“顺应自然,恬淡寡欲,咽津养生。”老子认为,灵丹妙药虽好,但也不如自己的津液(唾液)有益于自身。因此他首先主张咽津养生。他平时“叩齿鼓漱”,然后再把这些津液咽下去,每日必做,久而久之,利于健康。
具体练习方法如下:
1、舌轻舐上腭(刚好接触上,要放松舌头,不要用力顶),同时口腔、面部肌肉要放松。
2、意守“金津”、“玉液”两穴,或舌下部位也可(如图所示)。
3、如果津液产生多时,即鼓漱三十六下,再把津液分三口咽下,在咽下时,最好要闭目内视,似乎看到它在下降至脏中(以意、目力送至丹田)。
注:可先加上叩齿:即全身放松,闭目、口唇微闭,心神合一,然后使上下牙齿有节奏的互相叩击,叩齿36次为佳。
辅以搅舌“赤龙搅天池”:即叩齿后,屈舌在口腔内沿牙床外侧作顺、逆时针旋转各36次。搅动时要放松舌头,用力要柔和自然。
唾液的养生道理就是中医认为的:“五脏化五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为五液。”值得注意的是,中医视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既然唾液为脾肾所化,那唾液就与生命活动密切相关了。
经科学证明,唾液中包含了血浆中的各类成分,粘蛋白、球蛋白等10多种酶,近10种维生素、多种矿物质、有机酸及激素等。其中有一种唾液腺激素,它能促使细胞的生存和分裂,延缓人体机能衰退。
吞咽唾液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二种:
1、是常食法,姿势坐、卧、站均可,平心静气,舌舔上颌,将舌伸到上牙外侧,上下左右搅动,漱口中唾液,使其渐盈满口,然后分三次咽下,每日早晚各做3次为好。
2、是配合气功服食法,以静功为宜。具体功法按个人爱好选择,集中思想,意守丹田,双眼微闭,形松间紧。吸气时,舌抵上颌,不断舔动,以促使唾液分泌,气从鼻腔吸入,慢慢引入丹田,小腹逐渐隆起。呼气时,舌尖放下,气从丹田上引,口微开,徐徐吐气,待唾液满口,有意识地送入丹田。每日早晚练半小时,如此坚持不懈,就可收到精气充足,脸色红润,新陈代谢旺盛的效果。以上二种方法,简单易行,没有任何副作用。
据说1400年前梁武帝时的医家陶弘景,年过八旬,牙齿依然结实完好,身体健壮。他主要的健身方法就是叩齿法,他认为“齿为筋骨之余”,叩齿能使筋骨健壮,精神爽快。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也有叩齿健身的习惯,他曾说:“一过半夜,披上上衣面朝东南,盘腿而坐,叩齿三十六下,当会神清气爽。”
对中老年人来说,牙齿的健康与否至关重要,切不可掉以轻心。叩齿吞精保健法就可以轻松保护牙齿。此功法第一步就是叩齿。
早晨醒来后,先不说话,心静神凝,摒弃杂念,全身放松,口唇微闭,心神合一,闭目,然后使上下牙齿有节奏地互相叩击,铿锵有声,次数不限。
刚开始锻炼时,可轻叩20次左右,随着锻炼的不断进展,可逐渐增加叩齿的次数和力度,一般以36次为佳。力度可根据牙齿的健康程度量力而行。此为完成一次叩齿。
之后将舌头沿着牙龈内侧,顺时针旋转36次,待口中津液越聚越多,达到满口的时候,我们将口中的津液分为三口,缓缓地咽下,以意念将之送入小腹。
通过完整锻炼叩齿吞精保健法,可以使津液下归于丹田,缓缓地送入小腹,达到滋阴养肾的功效。
这样就做完一次完整的叩齿吞精保健法。每次以10次为佳,一天当中早、中、晚各叩齿10次,多做更佳。其中早晨叩齿最重要,因为人经过一夜休息,牙齿会有些松动,此时叩齿既能巩固牙龈和牙周组织,又兴奋了牙神经、血管和牙髓细胞,对牙齿健康大有好处。
叩齿后,跟着吞津,所谓“津”,就是口腔活动后所产生的唾液。唾液能维持口腔的清洁,帮助浸湿、软化食物以利吞咽,其中含有淀粉酶,对食物有消化作用。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唾液中含有免疫球蛋白、氨基酸、各种酶和维生素等,这些物质能参与机体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增强免疫功能。
古人有语:津既咽下,在心化血,在肝明目,在脾养神,在肺助气,在肾生精,自然百骸调畅,诸病不生。老人若将叩齿吞津养生法融入生活中,随时咽津以充盈肾精,久而久之,元气充沛,自然身轻体健,气色红润。
唾液养生 祛病强身、延年益寿
俗话说:「口咽唾液三百口,保你活到九十九。」这看似寻常的唾液,在中医医书中称做「金津玉液」。从名称中,不难窥见其独特性和对身体的重要性。
耳熟能详的「唾液养生法」是什么?宋朝诗人陆游曾分享他的养生法,他在青壮年时期提早老化,出现牙齿脱落,头发变白的困扰,因此,他开始做一些养生气功,其中包括「叩齿漱津」,结果牙齿居然不再掉,头发也开始反黑,古人流传下来的养生法真的有那么神奇吗?
中医师李思仪表示,唾液是由口腔内三对唾腺(耳下腺、颔下腺、舌下腺)及颊腺所分泌的,每天的唾液分泌量约 1,000 ~ 1,500 毫升( mL )。
新竹国泰医院耳鼻喉科主任薛婉仪指出,唾液功用多,唾液含有酵素能帮助消化,如唾液淀粉酶和唾液脂肪酶,并含大量水分,使口腔内附着在牙齿表面的残渣与细菌得以清除。唾液也含有抗菌成分与溶菌酶,其中以「免疫球蛋白」最重要,它对口腔内的黏膜与牙齿健康具有防卫作用。唾液所分泌的大量酵素及天然免疫因子,能够帮助口腔健康,保护口腔黏膜细胞,促进牙龈和牙齿的健康。
唾液含抗菌酶多,助消化抗老化
李思仪说,在古代的养生术中有个很重要的口部运动,即是「叩齿漱津」,也就是透过叩齿的口腔运动,帮助口内唾液分泌,然后再鼓漱后,缓缓吞下金津和玉液(即唾液)。
「千万别小看口中的唾液!」李思仪强调,唾液除了富含唾液淀粉酶可帮助消化外,还富含许多抗菌酶,帮助身体消灭外来细菌,并含有 SOD (超氧化物歧化酶, superoxide di *** utase )酵素,具有提升身体抗氧化的能力,增强抵抗力并可避免自由基的侵害,有抗老化的效果。
若能多做口部运动,帮助自身的唾液分泌,常使口中唾液充盈并含而咽之,能滋润身体,预防蛀牙,和改善体内外的干燥问题!
唾液分泌不足,易口干舌燥、口臭
薛婉仪指出,人体正常的唾液量分泌是每天 500 ~ 1,500 毫升,相当于1分钟分泌 1 毫升。当唾液分泌不足,患者大多会感到口干舌燥,容易口渴,也可能感到唾液变的较黏稠,其他还有口腔刺痛、烧灼感、吞咽困难、口臭、味觉异常及嗅觉变差等症状。
李思仪表示,唾液是保护口腔和牙齿的第一道防线,且对于食物消化也有不可或缺的功能。人们常因唾液腺本身的疾病,或头颈部的肿瘤,因放射线治疗而引起唾液腺的破坏,使唾液分泌减少,口腔变得比较干燥,因而造成蛀牙的加重。
唾液不足的 4 项原因
生理性:睡觉时张口呼吸,情绪焦虑。
药物:最常见造成口干的原因,有 500 种以上的药物会造成口干的症状,当服用的药物越多种,口干发生的机率越高,常见的药物如:抗副交感神经制剂、交感神经制剂、利尿剂等。
修格连氏症候群:俗称干燥症的修格连氏症候群,是一种免疫体质出现失调,免疫系统攻击自己身体的疾病,当免疫系统攻击的是产生润滑效果的腺体,如唾液腺、泪腺等,会导致嘴巴与眼睛的干燥。
其他如唾液腺经放射治疗,大量出血,上吐下泻、发烧、酒精成瘾等,都可能造成唾液量不足。
改善唾液分泌不足方式,除了多摄取水分外,还可以尝试人工唾液,口内凝胶、副交感神经制剂如毛果芸香碱( pilocarpine ),无糖薄荷及菸草酰胺( nicotinamide )等治疗方式。
脾虚肾虚,唾液易分泌过多
李思仪表示,《内经》提到:「五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唾液的异常分泌,主要是脾虚和肾虚的问题。小孩子脾气虚时会容易流口水,老人家肾气弱时也易流口水,要先辨别造成口水过多的原因,是属于正常范围内(如孩子在长牙期也容易流口水),或是属于身体某些脏气较弱所导致,分清证型后再做补养治疗。
就西医的角度来说,薛婉仪指出,唾液过量有两种原因,一为唾液本身分泌过多,另一则为唾液分泌的速度超过患者可以咽下的速度。
唾液分泌过量或不足,皆须针对造成原因予以处理,才能获得改善。
唾液影响生命活力
古代养生家称口中津液为「华池之水」、「琼浆甘露」;中医则把唾液称为津液,认为「津液乃气血化生,口得此精华,脾胃得此而昌,水谷得此而化」。李思仪说,现代医学中,唾液是帮助消化的第一步骤,奥地利有位名医「马耶尔医师」( Dr. Franz XaverMayr )名言:「营养=食物×消化」,当食物在口中时,就已是启动消化系统的第一步,显见身体的营养吸收,也和唾液有着密切关系。
再者,汉字的「活」字就是「舌」旁加「氵」,表明唾液对生命活力的重要性。唐代医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指出:「故当朝朝服食玉泉,琢齿,使人丁壮,有颜色,去三虫而坚齿。玉泉者,口中唾也,朝旦未起,早漱津令满口乃吞之,琢齿二七遍,乃名炼精。」
唾液分为唾和涎两个部分。唾生舌下,是肾阴所生;涎生于口,是脾胃所化。脾胃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肾主骨,齿为骨之余,齿与骨同出一源,皆由肾中精气所充养。牙齿的生长与脱落,与肾中精气的盛衰密切关系。所以,经常叩齿不仅可以补肾固齿、预防牙齿松动、防止牙龈萎缩,还可以壮骨,预防骨质疏松等老化现象的发生,可说是功效不少。
叩齿漱津妙方
「咽口津」是所谓「以真水补真阴,同气相求,必然之理也」。然而吞咽口津,既能滋补肾之真阴,又能降伏心之真火,使乾坤交泰,水火既济。「唾液养生法」特别适合长期睡不好,容易口干舌燥和牙齿酸软的病人。
李思仪提出「叩齿漱津」牙齿强健保健之道,这个专属牙齿的 *** 运动,可以帮助强健牙龈与牙齿,每天起床后还赖在床上时,就可以帮自己的牙齿来个「马杀鸡」( massage )。
作法如下:
清晨睡醒后呵气 5 次,呵出腹内浊气。
闭目,叩齿 16 次或 36 次。
舌抵上颚、鼓腮口中津液使之满口,分 3 次缓缓吞下。
重复以上动作 3 次。
唾液的 5 大功能
唾液分泌有助冲刷口腔黏膜、保持口腔清洁。
唾液中的碳酸根、磷酸、尿素、酸碱兼性蛋白( amphoteric proteins )可用来中和食物酸性,维持口腔内为 pH6 ~ 7 的中性环境。
唾液可借由去矿化( demineralization )及再矿化( remineralization )的作用保护牙齿。
唾液透过免疫球蛋白分泌,特别是 IgA ,可达到中和病毒及细菌抗原去活化的效果。其他像乳铁蛋白( lactoferrin )、溶解酶( lysozymes )、过氧化酶( peroxidase )和黏液蛋白( mucin
398
人的消化系统包括哪些器官?主要生理功能是什么?
人一生下来就要吃东西,从饮食中获取各种养分,以供身体生长发育的需要。从食物进入口腔,一直到变为废物由肛门排出,其间要经过极其复杂的变化,这就是消化吸收过程。完成这个过程的一系列特殊生理结构,就称为消化系统。依照其各部分生理功能的不同,消化系统又可分为许多器官,它们是口腔(包括牙齿)、食管、胃、肠、肛门和消化腺等。只有依靠这些器官有条不紊地分工协作,消化过程才得以顺利完成。口腔人们习惯的说法是,嘴是管吃喝的,而消化则是胃肠的事。这种说法并不完全对。实际上可以认为,口腔里已开始消化过程的第一道工序。食物进入口腔,首先要经过牙齿咀嚼,将食物尽可能地磨碎,这就帮了胃的大忙。因此牙齿的好坏,常常影响一个人的消化功能。在咀嚼过程中,通过舌的搅拌,食物就和唾液(俗称口水)均匀地混在一起了。这种混合,不但使人能吃比较干燥的食物,并且可以顺利地咽下,而更重要的,是唾液还含有某些消化酶(如淀粉酶等),它们能使淀粉颗粒变成更易为肠道所吸收的物质。由此可见,在口腔里就开始了初步的消化。
食管是食物由口腔进入胃的通道,它的粗细并不一致。食物进入食管后,即刺激食管的神经肌肉,引起食管有次序的运动,推动食物入胃。
胃是受纳器官,中医将胃和脾一起,称为人的“后天之本”。胃的重要生理功能是分泌胃酸和消化酶,并通过其自身有节律的运动,将食物进一步磨碎并充分与胃液混合,成为食糜,然后送入肠道。
肠是上接胃下通肛门的细而长的管道样结构,依次可分为小肠和大肠两部分。食糜进入肠道后,虽然还在继续消化,但其主要功能是吸收,其中包括氨基酸、葡萄糖、矿物质和水等。当然,在吸收前和吸收后,还要经过一系列转变,才能成为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成分,并为人体所利用。
肛门就象河流水坝的闸门一样,肛门也起着类似的作用。不能消化吸收的食物残渣在直肠内堆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排便反射,肛门括纳肌扩张,粪便即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消化腺在体内,有许多重要的腺体参与消化过程的进行,唾液腺前面已述及;此外还有胰腺、肠腺和肝胆系统等。这些腺体分泌的消化液及胆汁,含有多种酶和其他物质。在整个消化过程中,它们不仅各自具有独特的生理功能,而且又是相辅相成的。
请问唾液采集器里面都有什么?
唾液采集器1、在采集唾液样本前30分钟,请用饮用水将口腔内的杂物洗漱干净。
2、用舌尖抵住上颚或下颚齿根以富集唾液,想采集漏斗中轻轻吐入唾液,直至液体唾液(非气泡)达到刻度线高度。
3、手持唾液采集管,令其处于直立,并用另一只手协助将采集漏斗选下。
4、从采集管底部取下采集管管盖,并用管盖将采集管拧紧。
5、上下颠倒采集管5次,使唾液与唾液保存液充分混匀,丢弃使用过的采集漏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