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符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当病情来临时,才进行治疗,力求提高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预防疾病的再次发生。患者的性格、生活习惯等都要考虑进去,从而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临床思维的指导思想包括以下几点:
1、整体思维: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各个脏腑、经络、气血、精神等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才能保持健康平衡,因此在临床思维中要将患者作为一个整体看待,不能局部看待。
2、辩证思维:中医强调辨证施治,即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进行诊断和治疗,以求治愈。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符合患者的实际情况。
3、标本兼治思维:中医认为疾病是由多方面原因导致的,不仅要处理表面症状,更应该寻找疾病的根本原因。因此,治疗一定要标本兼治,综合运用中医药、针灸、推拿等多种治疗方法,攻其病根,避免复发。
4、预防为主思维:中医强调预防为主,主张在健康状态下通过养生保健,注意饮食起居习惯等,以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当病情来临时,才进行治疗,力求提高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预防疾病的再次发生。
5、个体化思维:中医治疗是基于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制定的,治疗方案应根据个体化特征进行调整,量体裁衣,因材施治。患者的性格、生活习惯等都要考虑进去,从而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