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中医信息

中医学基础知识300个考点

时间:2023-07-12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3 栏目名: 中医信息

1.五脏2.六腑3.脉象4.经络5.阴阳6.气血7.病因8.病机9.病理10.病证11.病因分为内因和外因12.内因分为先天和后天13.外因分为寒热、湿燥、风、火、毒五种14.下列哪项是中医四气学说中的“气”:阳气、阴气、中气、外气15.五官16.五官对应的脏腑17.东西南北中五方18.经区19.脏腑之气20.五德阴阳五行21.五脏所属的五行22.五味23.五色24.五声25.五官26.五志27.

1. 五脏

2. 六腑

3. 脉象

4. 经络

5. 阴阳

6. 气血

7. 病因

8. 病机

9. 病理

10. 病证

11. 病因分为内因和外因

12. 内因分为先天和后天

13. 外因分为寒热、湿燥、风、火、毒五种

14. 下列哪项是中医四气学说中的“气”:阳气、阴气、中气、外气

15. 五官

16. 五官对应的脏腑

17. 东西南北中五方

18. 经区

19. 脏腑之气

20. 五德阴阳五行

21. 五脏所属的五行

22. 五味

23. 五色

24. 五声

25. 五官

26. 五志

27. 五腧

28. 五穴

29. 五系

30. 五神

31. 春、夏、秋、冬四季

32. 气候对人体的影响

33. 内六经、外六经、奇经八脉、十二经络

34. 经外奇穴

35. 经气和络气的区别

36. 精气、形气、气血、阴阳、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

37. 三焦

38. 臓膜

39. 脏互相关系

40. 病机分为虚实、表里、寒热、湿燥、风、火、毒七种

41. 牙染、长白、萎缩都是属于哪种病机

42. 萎缩病机通常出现在哪些脏腑

43. 中医的健康观念

44. 中医的病理学分为气血病、五官疾病、恶疾病、六淫病、七情病、五志病

45. 经、络、腧三者关系

46. 按摩、针灸、草药汤剂、推拿等中医治疗方法

47. 放血、火罐、刮痧、耳穴疗法等中医治疗方法

48. 腹贴、揉肚子、艾灸、拔罐等中医治疗方法

49. 望、闻、问、切是中医四诊法,其中“闻”指病人的哪些状况

50. 中医的体质分类

51. 中医的诊断方法

52. 中医养生之道

53. 中草药常用的配方和功效,如四物汤、六味地黄丸等

54. 中医疾病分类

55. 中医的治疗原则

56. 中医的辨证施治法

57. 中医的预防保健方法

58. 中医的药物治疗方法

59. 中医的饮食疗法

60. 中医的针灸疗法

61. 中医的推拿疗法

62. 中医的治疗疾病的思路

63. 中医的病因分类

64. 中医的治疗疾病的措施

65. 针灸的穴位选取

66. 推拿的手法技巧

67. 饮食疗法的注意事项

68. 家庭常备的常见中药材

69. 中药的药效和副作用

70. 适应症和禁忌症

71. 女性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72. 男性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73. 老年人的中医保健方法

74. 儿童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75. 十大保健知识

76. 十大养生之道

77. 元气、元阳、元阴、元德、元素、元精

78. 中医药物的运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79. 中药配方的疗效和副作用

80. 病因病机与证候关系分析的方法

81. 虚实夹杂辨证的方法

82. 表里夹杂辨证的方法

83. 寒热夹杂辨证的方法

84. 湿燥夹杂辨证的方法

85. 治疗慢性病的方法

86. 养生的方法

87. 精神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88. 病因的分类

89. 五行学说的基本原理

90. 五行学说应用于中药学的实践

91. 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关系

92. 触摸和听声的诊断方法

93. 气血和阴阳的关系

94. 风、寒、湿、热、火、毒等病因的病理研究

95. 中医药的剂量和用法

96. 中医辨证施治方法的主要原则

97. 中医经络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

98. 中医诊断和辨证常用的方法

99. 中医治疗方法的分类型

100. 中医热病学的基础知识

101. 中医平衡饮食的原则

102. 中医对症治疗的方法

103. 中医药物的性味归经和功效

104. 中医按摩理疗的方法

105. 中医推拿的常用手法

106. 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107. 中医整体健康保健的方法

108. 中医养生的基本方法

109. 中医医疗知识的普及

110. 中医常用方剂的疗效和适应症

111. 中药食疗的食材和功效

112. 中药美容的方法和关键点

113. 中药配方的组成和药效

114. 中药的炮制方法

115. 中药与现代药物的配合使用

116. 药性温和的中药的种类和功效

117. 中医应用于运动损伤的治疗方法

118. 中医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方法

119. 中医养生与保健的常识

120. 老年人的中医保健法

121. 中药对肝脏的作用

122. 中药对肺脏的作用

123. 中药对肾脏的作用

124. 中药对胃肠的作用

125. 中药对心脏的作用

126. 中药对血液的作用

127. 中药对脑部的作用

128. 中医外科的治疗方法

129. 中医内科的治疗方法

130. 中医妇科的治疗方法

131. 中医儿科的治疗方法

132. 艾灸的原理和方法

133. 中医药的鉴别和选用方法

134. 中医的情志学说

135. 中医的热量分类方法

136. 中医对于妊娠期、分娩和产褥期的保健方法

137. 保健按摩的方法

138. 保健推拿的常用手法

139. 中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方法

140. 中药养生与美容的方法

141. 中医对癌症的治疗方法

142. 中医对痤疮的治疗方法

143. 中医针灸的选穴方法

144. 祛风利湿的中医治疗方法

145. 消炎利尿的中医治疗方法

146. 活血祛瘀的中医治疗方法

147. 温阳补虚的中医治疗方法

148. 中药对贫血的治疗方法

149. 中药对高血压的治疗方法

150. 中药对糖尿病的治疗方法

151. 中药防治骨质疏松的方法

152. 挑选中药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153. 中药与化学药品的协同作用

154. 中医与现代医学的结合方法

155. 中医的科学性与传统性

156. 中医治疗鼻窦炎的方法

157. 中医治疗血管炎的方法

158. 中医治疗神經病的方法

159. 中医保健丹方的种类和功效

160. 中医对失眠的治疗方法

161. 中医调理女性病的方法

162. 中医对感冒的治疗方法

163. 中医治疗风濕病的方法

164. 中医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

165. 板蓝根对细菌感染的疗效

166. 苦参和灰黄术对真菌感染的疗效

167. 黄连对胃肠炎的疗效

168. 红花和冬青对肝病的疗效

169. 香附、苍术和半夏对肠胃气滞的疗效

170. 升麻,当归和白芍对月经不调的疗效

171. 苣本淨因和黃羊骨对脚气病的疗效

172. 天麻和桂枝对头痛的疗效

173. 红参和党参对神经衰弱的疗效

174. 平日养生的方法

175. 中医对掉头发的治疗方法

176. 中医血糖调节的方法

177. 人体穴位的基本构成

178. 刮痧和拔罐的方法

179. 中医药材的食用菜谱

180. 中医疗法的常见病例

181. 中药美容法的常见病例

182. 疫情期间的中医防治法

183. 重点人群的中医保健方法

184. 中医对肌肉疼痛的治疗方法

185. 中医对肥胖症的治疗方法

186. 中医对神经痛的治疗方法

187. 中医对癫痫的治疗方法

188. 中医对关节炎的治疗方法

189. 药物过敏的预防和处理

190. 中医对慢性腹泻的治疗方法

191. 中医对痔疮的治疗方法

192. 中医对失眠症的治疗方法

193. 中医对咳嗽的治疗方法

194. 中医预防和治疗感冒的方法

195. 中医对胃溃疡的治疗方法

196. 中药材的贮藏方法

197. 中医养生常用的民间偏方

198. 中医对肠胃毒素的治疗方法

199. 中医对皮肤病的治疗方法

200. 中医对高血脂的治疗方法

201. 中医对肝炎的治疗方法

202. 漱口的常见药物和配方

203. 中医养生心得

204. 中药材的精细加工方法

205. 中医对眩晕的治疗方法

206. 中医对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方法

207. 中医对颈椎病的治疗方法

208. 中医对哮喘的治疗方法

209. 中药熏蒸的方法和功效

210. 中医对尿毒症的治疗方法

211. 中医对营养不良的治疗方法

212. 中医对湿疹的治疗方法

213. 中医对乳腺增生的治疗方法

214. 中医对骨质增生的治疗方法

215. 中医对胆囊炎的治疗方法

216. 中医对贫血怎样预防及治疗

217. 膏方和丸剂的制备方法

218. 中医对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

219. 中药材的芳香疗法

220. 中医对甲状腺疾病的治疗方法

221. 中医对内分泌失调的治疗方法

222. 中医对血管狭窄的治疗方法

223. 饮食调理的常见偏方

224. 中药居家保健常用方法

225. 中医辅助治疗糖尿病的注意事项

226. 中医针灸疗法的原理和适应症

227. 中医散瘀止痛的治疗方法

228. 中医对鼻炎的治疗方法

229. 中药对血栓的防治作用

230. 中医对胆囊结石的治疗方法

231. 肾亏丸、补肾丸、大补阴丸等常用中药配方解析

232. 中药预防老年痴呆的方法

233. 中医对脊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方法

234.

    推荐阅读
  • 砂仁阳春砂的功效与作用

    此外,砂仁阳春砂还常用于消除口臭和腹胀,改善食欲不振和脘腹不适等问题。然而,砂仁阳春砂作为中药,使用时应按照医生或药师的指导进行,避免超量使用或不合理搭配。

  • 牛黄蛇胆川贝液能和感康一起吃吗

    牛黄蛇胆川贝液和感康都是中药制剂,一般不建议同时使用,因为它们可能存在相互作用的情况。混合使用可能会增加药物的副作用或减少疗效。建议咨询医生或药师的建议,根据个人具体情况确定使用方式和剂量。

  • 牛黄解毒片和蒲地蓝消炎片一起吃吗

    牛黄解毒片和蒲地蓝消炎片都是中药药物,它们的功效和适应症有一定的重叠,都可用于清热解毒、消炎杀菌等。但是,如果同时食用这两种药物可能会导致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增加,不建议同时服用。如果有需要同时使用这两种药物,最好咨询医生或药师的建议,根据具体病情和个体差异确定用药方案。

  • 中药罗汉果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总之,罗汉果在中医药中有多种功效与作用,但使用前需要注意禁忌,并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使用。

  • 喝决明子菊花茶有什么好处

    喝决明子菊花茶有以下好处:1.清热解毒:决明子和菊花都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帮助清除体内的毒素,调节体温。需要注意的是,决明子菊花茶并不适合所有人,孕妇、低血压患者和过敏体质的人应谨慎饮用。

  • 牛黄安宫丸啥病最有效

    牛黃安宮丸是一种中药制剂,主要成分是牛黄和安宫石。虽然牛黄安宮丸在中医药中有一定的疗效,但是使用时还是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且根据实际病情进行剂量和用药时长的调整。在使用时应遵守医嘱,不宜自行增减剂量或长期连续使用。

  • 白芷的功效作用与主治

    此外,白芷还常用于面部皮肤问题的处理,如痤疮、暗疮、面部痒痒等,具有收敛、抗菌、消炎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白芷属于辛、温、苦味草药,不能滥用,并且使用时应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合理使用。建议在使用前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

  • 白芷抗肿瘤

    研究表明,白芷中的一些化学成分,如川芎素和藁本内酯等,具有抗肿瘤的作用。例如,川芎素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分裂,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另外,川芎素还可以抑制肿瘤血管生成,阻断肿瘤的血液供应,从而限制肿瘤的生长。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的研究主要是在动物实验和体外细胞实验中进行的,还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来验证白芷的抗肿瘤作用和安全性。

  • 吃什么东西可以养胃对肠道好

    2.蔬菜:包括绿叶蔬菜、豆类、胡萝卜等,富含纤维素和维生素,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

  • 针灸治早迣怎么样

    针灸对早泄有一定的疗效,但效果因个体差异而异。针灸治疗早泄的主要原理是通过刺激和调节经络,调整神经-内分泌系统,以消除早泄引起的各种症状。针灸疗法通过刺激人体经脉来达到调整身体功能的作用。针灸是安全、无副作用的自然疗法,但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